1945年4月16日至5月8日短期股票配资平台,苏联红军对纳粹德国发起了战略性进攻,史称柏林会战。战役结束,柏林被攻陷,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结束。
随着时间的流逝,倒在胜利前夜的30万苏军也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慢慢被人们所淡忘。
柏林会战
柏林之战的战前形式
1944年5月英法等盟军在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登陆,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极大地缓解了苏联在东线战场上对德作战的压力。
1945年3月,第1、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向北发动了联合进攻。罗科索夫斯基的第三近卫坦克军控制了科斯林以东的公路和铁路,切断了德军第二集团军的对外交通联系。
此时,苏军向西把德军第三装甲集团封锁在什切青以东奥德河入海口的滩头阵地上,向东把德军第二集团军困于科沃贝格、格丁尼亚、但泽等港口附近。苏军继续向东推进,于3月28日拿下格丁尼亚,两天后攻占但泽。
德军在波美拉尼亚和西普鲁士的战局日益严峻,为了获得一场胜利以鼓舞士气,希特勒命令第6党卫军装甲集团军在匈牙利的巴拉顿湖以东发动了一场名为“春季催醒”的攻势,企图在苏联军队和瑙吉考尼油田间建立一条缓冲带。
柏林会战
随着天气转暖,气温上升、冰雪消融,融化的雪水使得地面泥泞不堪,加上苏军装甲部队的攻击,第6党卫装甲集团军的推进之路变得极为艰难,最后不得不向巴拉顿湖西岸撤退。“春季催醒”行动变成了一场孤注一掷的撤退。纳粹稳定住前线的计划宣告破产。
苏军利用德军的溃退,继续将战线向西北推进,目标直指维也纳。希特勒派遣南面的第25装甲师和元首掷弹兵师保卫维也纳。但当带领德军突击部队的斯科尔兹赶到维也纳时,为时已晚。斯科尔兹在对希特勒的报告中,称形势“令人沮丧,到处充满了失败的迹象,现在已经没有可能去创造另一个布达佩斯。”
此后,纳粹的坏消息一个接一个。
曾被希特勒称为“东线的救星”的纳粹核心军官莫德尔,在柏林之战前夕收到希特勒直接命令——带兵驰援柏林。而此时,他正在被美军压退至莱茵河东岸,被困于德国工业重地鲁尔区。
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绝望,面对不可能完成的军令,他怀疑是否还要继续让自己手下的士兵去送死,于是他下令解散B集团军群,自己则走进杜鲁伊斯堡附近森林中自尽。32万德军投降,成为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投降。
不久,最让德军绝望的坏消息从“帝国中最坚固的要塞”——科尼斯堡传来。
4月6日苏军对科尼斯堡发起进攻。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在此地集结了4个集团军,近14万名士兵、5000门火炮和重型迫击炮、538辆坦克、近2500架飞机。苏军的突击部队从8个不同的地点突入德军阵地,203毫米和280毫米口径的重型火炮对德阵地发射多达500发炮弹,仍遭到德军的激烈反击。
苏军增强了轰炸力度,246架重型轰炸机和300架伊尔-2飞机投下550吨的弹药,摧毁了整个城区。
4月9日21时,科尼斯堡指挥官拉施将军宣布投降,4万2千名德军阵亡,9万2千人被俘。
希特勒
大厦将倾之际,希特勒将所有剩余力量集中起来,准备在柏林进行最后的决战。
早在3月9日,希特勒就下达“为保卫柏林做准备的第一号命令”,要求柏林守军为保卫首都,要与敌人在“每一个街区、每一所房屋、每一个楼层、每一个篱笆、每一个弹坑”殊死搏斗,直至剩下“最后一个人、最后一发子弹”。3月底当英法等西方盟军渡过莱茵河后,希特勒将部队调给第9集团军,在柏林正东沿着奥德河西岸构筑防线。
4月初,德军已形成了连贯的防御计划。由2个集团军区守卫在奥德河从波罗的海到苏台德山脉间长达322千米的防线上。戈特哈德·海因里希上将指挥第三装甲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守御北部和中部。舍尔纳中央集团军群的第四装甲集团军守御南部。在柏林内部形成一支由6个师、200多个冲锋营和一些警察部队组成的第56装甲军。
1945年,150万苏联红军集结在距柏林近80千米的奥德赛河畔,准备对纳粹最后堡垒----柏林发动进攻。
苏联红军
双方兵力对比
德军在奥德河和柏林的部队装备精良,包括10400门大炮和重型迫击炮、1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3300架作战飞机。但是弹药储备却只够维持10到14天的战斗,由于燃料的短缺,大大限制了坦克的调遣,并仅能发动一次空袭。致命的缺陷是约有四分之三的大炮是高射炮,这意味着只有当苏联的装甲部队在射程范围内才能起到打击作用。
包括柏林守军在内的整个德军防线上集结了近100万人,其中主要是十几岁的孩子和五六十岁的老人。这些人拿着反坦克手榴弹和火箭炮在战壕里,近距离与苏军坦克部队进行巷战的时候,成了一支难以对付的力量。
苏联红军方面,在四月初里完成一场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军事部署。朱可夫的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的18个集团军从波罗的海调至柏林正对面。罗科索夫斯基的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的7个集团军从苏台德山脉的正南及西南阵地转移到了西北一侧。
苏军在柏林之战中投入了250万部队、6250万辆坦克、45000门火炮、重型迫击炮和火箭发射车以及7500架作战飞机。此外,苏军的弹药运输正以庞大的规模从波兰东部和东普鲁士的军火库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
在兵力悬殊如此之大的战局下,纳粹德国的覆灭只是个时间问题。
柏林之战
战争前夜的柏林城内
纳粹的丧钟被敲响了,帝国首都柏林作为纳粹的陪葬,即将遭受战火的屠戮,跌入无尽的深渊。
城内的戈培尔作为纳粹最后的宣传部长,贯彻着“以恐惧打击恐惧”的原则,以最残酷的手段迫使柏林人继续反抗。
党卫军在柏林城里追杀逃兵与擅离职守者。柏林的街头经常悬挂一些被电线吊死的民众,尸体上还挂在牌子,“他是个懦夫,无法保护柏林的老弱妇孺”。
城内的德军和民众明知没有军队救援,几乎没有人相信德国能在这场战争中获胜,但是他们又不得不坚持作战。他们知道,如果苏军突破防线,德国的心脏将会遭到空前浩劫,倘若他们放下武器投降或是逃跑,他们也难逃被流动宪兵队处决的命运。
柏林守军除了战斗,已经别无选择。
柏林之战
柏林之战
战斗开始,4月16日凌晨3时,苏军600门大炮对柏林的主城门发动攻击。30分钟后,4万多门大炮将100万发炮弹和火箭发射到奥德赛河西岸的泽洛高地上。同时,第18航空集团军的745架轰炸机向其投下3000吨烈性炸药。
3时30分,143盏探照灯突然打开,照亮苏军阵地的前方。苏军开始匍匐前进,但是他们马上发现不妙,步兵们正躺在齐腰深的泥淖中,这是德军在322千米远的人工湖放水,平川变成了沼泽。此时己方的探照灯将步兵的位置全部暴露出来,高地上德军阵地数百架MG42型机枪和数千枚迫击炮,地炮弹向苏军进行反击。苏军整个战斗队在几分钟内便全军覆没。
愤怒的朱可夫下令让14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发起冲锋,力图荡平泽洛高地。但是前进的苏军坦克被德军88毫米口径反坦克炮弹所摧毁。
奥德河和泽洛高地之间堆满了被击碎而燃烧的坦克,散布着尸体和伤员。朱可夫的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的进攻被扼制住了。
柏林之战
另一侧科涅夫率领的第1乌克兰方面军在尼斯河上的进攻进展顺利,阵地向前推进了14.4千米。苏军的第4近卫坦克集团军与德军的第21装甲师遭遇,进攻被扼制,但是其右翼的第3近卫坦克军成功绕开德军阵地,朝施普雷河前进。
正门的朱可夫部队即使得到重组和增援,仍旧进展迟缓,每轮进攻都会遭到德军步兵和反坦克火箭筒的对抗。泽洛高地俨然成为流血、死亡的大漩涡。
4月19日上午,希特勒将由老人和孩子组成的预备队派往泽洛高地。苏联第8近卫集团军再次发起攻势,遭到了德军预备队的阻击。直到下午,德军的防线出现缺口,这场消耗战开始朝着有利于苏军的方向发展。据苏联统计,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在泽洛高地上战斗的4天,共有3万士兵战死,近800辆坦克被摧毁。
紧接着,科涅夫的第1乌克兰方面军成功渡过施普雷河,4月20日第三近卫坦克集团军向北推进60千米,其先头部队已到达德国国防司令部南面的梅巴赫碉堡群。但其很快被希特勒青年团和冲锋队包围,消灭于火箭筒和鸡尾酒燃料弹中。
义乌跨境电商协会会长徐俨表示,围巾商家聚集的福田三区、饰品集中的兴中小区和本身电商浓厚的北苑,大量的商家都在大批量地涌入跨境电商领域。
朱可夫
4月21日朱可夫的第3和第5突击集团军攻入柏林东北部,成为攻入柏林的第一支苏军部队。
4月22日,德军的第三装甲集团军遭到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的重创,第九集团军残部在柏林城东南被围。
4月25日,苏军第1乌克兰方面军和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会师。
4月26日苏军发动总攻。苏军一栋楼接着一栋楼井然有序地肃清德军,展开激烈的巷战。
4月27日,苏军突入堡垒地区,向由5000名党卫军和希特勒青年团盘踞的最后阵地——国会大厦发动进攻。次日,苏军将一面红旗挂到帝国国会大厦顶上。
4月30日,希特勒在元首地堡中自杀。
5月2日,柏林卫戍司令魏德林率部投降,宣布柏林会战结束。
在4月16日到5月2日的16天战斗中,苏军10万多人战死,27万人受伤,德军伤亡数量相当。
魏德林
为何苏军不顾牺牲,也要在英美盟军面前攻下柏林?
有种说法,当时苏联谍报人员截获了一份丘吉尔代号为“难以想象”的密令,这是一份盟军对苏作战计划:趁着苏联军队在欧洲战事上装备消耗殆尽的时候,将苏军赶回战前的边界,逼迫斯大林下台,促使苏联解体。所以,斯大林命令朱可夫强攻柏林的背后,是希望用这场战斗来做一次政治威慑,从而制止丘吉尔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政治目的。
这个说法不可信,首先来看,这份密令是由是曾任苏联驻德大使的法林公开的,这很有可能是冷战背景下,苏联泼向英美的一盆政治脏水。
其次,分析英国的立场。当时的英国不论从哪个方面看都不可能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原因很简单,“打不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仅二十年,英国还没缓过劲来,就又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它确实是打不起。
二战
因此才会有二战初期英国对德国侵略他国时的绥靖政策,出发点就是不想打仗,如果祸水没有引到自家身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好了。英国与德国隔海相望,在二战时没少受过德国V2火箭的空袭。从二战后剩余国力来看,英国是不想打也打不起了。
有人会说,英国打不起了可以带上美国一起打。但历史上,英美盟军真的好到可以穿一条裤子了吗?那也未必。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中的英国早已不是当年的“日不落帝国”了。作为英国代表的蒙哥马利将军希望集中力量打击德军,将战线迅速向柏林推进,尽早结束战争。而盟军最高指挥官美国将军艾森豪威尔以及巴顿将军则主张多线突破战术,除了打击纳粹德国,更为了打更多胜仗,帮助支持对外作战的政党赢得选民的支持。
由于美军在盟军中投入的兵力武器是英军的三倍,所以在话语权和控制权上,英军完全只能屈服,蒙哥马利的战术没有实现。从这点看英国相比美国,更迫切希望结束战争。因此英美的利益联盟并非无坚不摧。
美军
从自身国家利益角度出发,柏林会战,英军不希望用自己实打实的伤亡去换取。美国则认为柏林属于苏联战区,抢夺这场注定伤亡惨重的胜利,在选民心中的性价比不高。对于苏联来说,英美盟军就在那隔岸观火,只有自己来接着这个烫手的山芋。不得不打,那就打给对岸的盟军看,炫耀一番苏军的战斗实力,顺便报仇发泄一下多年来对德国积攒的仇恨。
由于苏德之间的仇恨,当时纳粹德国不愿意向苏军投降,在停战协议签署后的48小时,剩余德军迅速撤出苏军控制区,向就近的英美盟军投降。与此同时,苏军也在占领柏林后对柏林进行了一番烧杀抢掠。为此,苏军在柏林会战中的表现饱受争议。
苏联
苏军有着绝对的优势,为何还付出30万伤亡的代价?
在柏林之战中,在军队人数、装备数量、物资供应上,苏军都占有绝对优势,但还是付出了30万伤亡的惨重代价。
攻城战中的地形劣势
在泽洛高地前的沼泽中,朱可夫的第1白俄罗斯集团军就有3万士兵战死,占柏林之战苏军阵亡人数的30%。
巷战中装备劣势
柏林城中有四门坚不可摧的巨大高射炮台,“上面的高射炮以平射方式迅速开火,使周围数千米敌人的前进成为自杀行为。”在巷战中,德军分散作战,使苏军的坦克优势消失。最后,苏军空投大量炸药将柏林的许多大楼夷为平地,苏军坦克才碾压着废墟前进。
柏林之战
由来已久的民族仇恨
纳粹德国在二战时间,对犹太人展开残酷血腥的种族清洗,同时,深受种族主义影响的纳粹德国也看不起斯拉夫人种的苏联人。苏德战争中,德国侵占苏联领土时大肆屠杀苏联人。同是复仇心特别强烈的苏军,在攻入德国后也是一路烧杀抢掠,对日耳曼民族进行复仇。
柏林守军看着城外大军压境的是苏联军队,便抱有必死的决心。因为他们知道,即使投降了,也不会活命。倘若城门外是英美盟军,德军的反抗也许就不会那么强烈。
战争就是这样鲜血淋漓,在终结这场持续了4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柏林会战中,30万苏联红军倒在了黎明前的无尽黑夜中。
日耳曼人对斯拉夫人的屠杀,最终激起了斯拉夫人的复仇之火。当苏军在德国境内烧杀抢掠的时候,不正印证了德国哲学家尼采的那句话——“与恶龙缠斗过久短期股票配资平台,自身亦成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